• 设为首页
  • 繁體中文
  • 办公接口
  • 登录
  • 注册
网站首页 单位概况新闻中心 政务公开 在线办事 业务信息 政策法规 网上互动 专项工作 网站地图

最新消息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最新消息 >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再出新规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2016-08-03 15:07浏览: 次

  7月25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补足耕地数量与提升耕地质量相结合落实占补平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规范开展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将旱地改造为水田,以补充耕地和提质改造耕地相结合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这是落实中央关于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今年中央《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有关要求的创新举措,也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加强规划统筹、严格提质改造项目管理、规范补改结合以及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有效期为5年。《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和审慎稳妥推进的原则。

  一要加强规划统筹。要将耕地提质改造纳入土地整治规划,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实施耕地提质改造项目。为防止重复投资,“十二五”以来已经实施过土地整治的耕地不再纳入提质改造范围,实施旱改水的旱地必须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来最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确认的旱地。要严格依据规划实施提质改造,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严禁违反规划擅自毁林开荒造地,严禁擅自填海、填湖、填湿地垦造耕地,不得违背当地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客观条件将不适宜改造的旱地强行改造为水田。未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大多数农民同意,不得实施旱改水土地整治。

  二要严格提质改造项目管理。从严掌握实施条件,实施提质改造的土地整治项目要具有一定建设规模,实现集中连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发挥规模效益;必须依据土地整治等项目管理规定组织实施、监管和验收。

  三要规范补改结合。《指导意见》明确了补改结合的适用范围,即对于单独选址建设项目受资源条件限制,无法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可通过补改结合落实;各类城市建设涉及占用耕地的,必须落实先补后占和直接补充优质耕地或水田要求。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报批环节拟定补充耕地方案时,应首先注明建设拟占用耕地面积及耕地质量等别,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补充耕地方案要严格审查把关。

  四要强化监督管理。提质改造土地整治项目要纳入监管平台,构建和完善项目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并建立专门补改结合管理台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管措施。落实情况要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检查与考核内容,落实监管共同责任。




(责任编辑:亚玲)

随机资讯

  • 政协委员:将国土资源执法车辆纳入执法执勤用车范围
  • 严之尧:用“两学一做”推进土地督察事业不断前进
  • 国土部办公厅发文:加强不动产登记工作人员的管理
  • 严之尧:认真学认真悟将十九大精神落实到土地督察工作中
  • 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ICP备案:豫ICP备14019498号| |豫公网安备41152602000005号

© 2016-2017 bet365电脑网址 版权所有

网站维护:bet365电脑网址信息中心  友情提示:请使用IE10浏览器或360极速模式